读书改变命运?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日。
读书改变命运。
多少年,都是这样宣传的。
共和国建立以来,好几代人都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
可是,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发现,读书好像没那么管用了。
有人说,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
有人说,清华北大,一样买不起学区房。
现在,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去当小初老师、应聘街道办,都不算是新闻了。
最新能吸引到眼球的,是清华毕业生去应聘城管……
2022年毕业的大学生超过了一千万,史无前例,1年毕业的大学生都接近1%的人口了。
大学生,从天之骄子跌落凡尘,不再是人中龙凤,毕竟满大街都是了。
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超级超级大,一边内卷,一边躺平。
百无一用是书生,不少人哀叹,真是读书无用,阶层已经固化,上升的路径越来越窄,拼尽家族全力,也许才能避免阶层滑落。
不分你我,绝大多数都不满现状,大家都向往美好的生活,都希望往上爬,改变命运。
可是,上面的位置,总是稀缺的,资源也总是有限的,就像再怎么打击黄牛,春运火车票,总是稀缺的。
对于这一点,大家心知肚明。
所以,在读书这条路上,一卷再卷,读书的性价比越来越低。
只是路径依赖惯了,我们家长这代人是这么走过来的,现实的群体也都是这么走的,不然,还能怎么走?
不管承不承认,读书,只是一种筛选体系。
就像过去被大批特批的八股文,其本质也是一种筛选体系。
同一个岗位,30年前高中学历随便都ok,现在985/211可能都上不了。
通过血脉继承是筛选,通过选举举荐也是筛选,通过科举八股还是筛选,通过人脉拼爹、捐官买官亦是筛选,通过现代高考考公等依然是筛选。
有人说,这很不公平!
大哥,谁告诉你一定要公平?
公平从来都是手段,不是目的。
人类社会的运行本质就是这么残酷!
当利益格局分配趋于稳定时,能分出来的资源只会越来越少。
所以,在生产力一定的情况下,社会越发展,筛孔只会越来越小。
所以,改变命运,要么靠近先进生产力,要么找到社会的筛选规则并适应之。
越早认识到这一点,越能有机会真正的改变命运。
社会运转的筛选机制,以前有,现在有,将来还有。
显然,读书是共和国成立以后很多年内的一个高效的筛选机制。
几十年积累的大学生,都不到总人口的百分之一。
现在,一年的大学生数量能超过过去几十年。
你说,读书,还是一个好筛子么?
但是,读书,未必意味着能上升;但不读书,下降的通道可一直是敞开着的。
所以,现阶段而言,读书就算不能改变命运;但不读书,命运基本是要改变的,而且多半是向下的那种。
多么残酷、多么痛的领悟!
如果非要基于读“书”来筛选,大家在学校都在学习的知识,筛选作用能有多大,不言自明了吧。
所以,现代社会再读书,除非立志科研这条路,千万别只盯着学校的那些书。
多读些大多数人不喜欢读的书,文史经哲,经史子集,系统性的,读通读透。
读书可以使人明智,知古方能鉴今。
即使知道很多大道理,绝大多数人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毕竟成功永远只是少数人,因为坚持的人并不多。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相信老古话的力量。
千万别死读书。
本文出自 跬步正酣,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www.unccc.com/?p=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