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并发到底能赚多少钱?(下)
上一篇,大体介绍了1并发带来的业务量,本篇,着重介绍资费及利润核算。
有了业务量,只要明确每分钟的利润空间,计算整体利润,简直是明摆着的事情。
利润=卖价-进价。
确实如此。
然而,现实总是不会如此的简单。
比如,外行人士,可以尝试理解下,不缺斤少两的情况下,8分的进货价卖8分,还能有30%的利润率。
答案文末揭晓。
为了打造不同的竞争力,卖价很少是恒定的。
最常见的情况,面向不同的行业,每分钟的收费不同。
相同原料的一道菜,大排档20,星级酒店120,都有市场。
所以,话务的资费设计是一个很有门道的事情。
首先,要先确定卖给谁的问题,再确定资费标准。
常规的资费设计,每分钟收费多少钱。
复杂一点的,设置最低消费。
再复杂一点的,设计资费套餐:套餐内套餐外资费不一样,不同地区不同运营商不同号码不同的费率。
一种常见的,简单粗暴有效的套餐包,就是包月。
一般来说,向客户收多少钱,都是相对明确的,也符合我们的常识。
没有客户的同意,没有人随意修改资费套餐。
所以,在收费标准相对确定的情况下,利润空间的关键因素就是成本了。
但是,话务的成本,很多时候是个很难精确核算的问题。
规模越大越如此。
因为今时今日,话务的进货渠道很少是唯一的了。
不同的渠道,优缺点各不相同,成本也不相同。
也因为今时今日,话务的成本也总是在波动之中。
行业监管趋严时,线路资源紧张,话务的成本将急剧提升,而这种提升,往往不能很有效传递到终端用户,需要运营者自行消化。
行业资源宽裕时,线路成本下降很快,市场的竞争很快就会传递到终端客户,终端客户会倒逼运营者降价。
十几年前,话务的经营模式极其简单,低买高卖,毛利率甚至可以超过90%;现如今,行业竞争加剧,监管趋严,出现阶段性亏损也毫不奇怪。
另外,话务还存在一些隐性成本,例如线路押金(关停不退损失)、投诉罚款、低消不达标扣款、码号月租成本等等。
从上可以看出,时至今日,话务运营,并不是一件省心的事情。
因此,单纯的核算话务的利润率,是一个基本不可能的事情。
面向不同客户群体,使用不同的话务资源渠道,在不同的时段,话务的利润率都是各不相同的。
不论哪种情况,根据行业经验,现阶段话务的整体毛利率应该在10%-60%之间,普遍在20%-30%。
毛利率能超过50%的,在行业中实属凤毛菱角,需要具备超强的话务资源能力&精细运营能力。
还是以上一篇例举的典型值为例,1并发每月产生7200分钟的业务量,资费按1毛/分钟核算,毛利率按25%核算,1并发每月的流水为720元,毛利为180元。
小结如下:基于终端业务的话务经营,1并发带来的每月毛利,典型值为180元;100并发1.8万元,1000并发18万元。
隐含的假设前提(实际可根据假设前提的比例进行相应估算):
a.平均呼叫时长15秒,平均接续时长7秒,平均呼叫接通率20%;
b.工作时长:用户每月平均营销呼叫100小时;
c.资费:0.1元/分钟,毛利率按30%核算;
上面的推算,也与市场实际相印证:市场上绝大多数的终端业务话务经营者的业务规模在1000并发以下。
产地的西瓜2毛1斤,水果店2块1斤,90%毛利,暴利啊。
结果很多水果店老板却干倒闭了。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实际的话务经营,在毛利之外,还需要考虑人工成本、市场费用、场地成本、运营成本(软硬件+运行环境+部署实施)、财税成本等等。
终归而言,话务运营是一个入行门槛不高、具备一定利润空间的行业。
衷心祝愿,从业者都能万线并发!
最后再公布答案:
进货8分卖8分还能有利润的原理,是计费结算的标准不同所致。
渠道进货按6秒结算,卖给用户按分钟(60秒)收费,而通话绝大多数情况在1分钟内结束,所以,“平进平出”也有利润。
但现在这种进货渠道日趋稀缺,再过几年绝迹消失也不无可能。
珍惜当下……
本文出自 跬步正酣,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www.unccc.com/?p=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