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了一门好生意!
深圳疫情,全城停下来了。
既然居家,就要有居家的准备。
采购了一堆东西,确保十天半个月饿不死。
当然,少不了各种口味的方便面,“幸运”的错过老坛酸菜。
各种罐头、自热米饭,料理包,预制菜。
最让我惊叹的是,料理包预制菜,出品真不错,口味跟下馆子差不离。
比去菜场买菜炒制,废老功夫吃一顿,不仅省时省力,居然还省钱!
这种产品,以前上班的时候没在意,但现在沉下心一想,太NB了。
社会在悄悄的改变,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
不管承不承认,现在的年轻人,还能下厨房,愿意下厨房的,越来越少了。
外卖越来越多,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也是挡不住的趋势。
不然,也不至于今年两会会提出倡议年轻人下工厂而不是去送外卖。
你说,外卖吃的到底是个啥?
外卖之外,下馆子,吃的有是个啥?
现在流行大型商超mall,一站式购物消费体验,多少口味不错的馆子,装修清新脱俗,在里面吃东西,畅快惬意,价格亲民,口味都还不错。
但是,很少人注意到,这类商超mall的厨房都不大,还能“明厨亮灶”。
我们消费的可主要是中餐咯,重油多烟是必然,一家人吃个饭炒个菜,厨房都不能待好不,你说那么多台面那么多顾客是怎么做到的?
你说,我们吃的到底是什么?
我们原来被教育告知是集中式中央大厨房+标准化菜谱。
请认真再细想。
做生意,都是要赚钱的。
餐饮生意,毛利低于50%基本就是死路一条,最大的3头,房租+人力+食材。
房租,大型商超,你觉得租子能低么?
所以,空间在人力+食材上。
预制菜,干掉了人力成本最大头的厨师,也极大的降低了食材的成本,还能标准化,岂不是天选之子?
这个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工业化生产,成本的竞争力,远远不是人力粗放式能PK的。
而且,标准化之下,绝对不用担心厨师心情不好时菜变得齁咸。
便宜&标准,是硬道理。
所以,将来,一定是预制菜的天下。
就像再怎么反转基因,并不影响转基因大豆油占领百姓餐桌。
最终的格局,极可能是20%的原生态高端餐饮+80%的工业标准化出品预制菜。
恐怖不?这哪里还有营养,这哪里还有中华美食的格局?
也未必。就像被誉为垃圾食品的麦当劳肯德基,频频被曝光食品安全问题,但还是阻不住他们的门庭若市。
人民群众又不傻。
他们再差,底线还是比太多苍蝇馆高多了。
一样的,不管是营养,还是口味,只要给个标准,预制菜工业怎么可能做不到?
不仅做的到,而且能做的好,标准又统一,质量又稳定。
只要品类足够多,对普罗大众而言,这就是最优的选择。
虽然我们情感上一时半会还难以接受。
但我们早就默默的用行动,帮助7-11之类的便利店,做成了最赚钱的快餐店。
看,又没想到吧?
所以,预制菜,是一门趋势性的好生意,能现在参与的,最好不要等到明天。
不要与趋势作对,站到风口下,享受起飞的感觉。
这么清晰的逻辑,做就一定赚钱么?
当然也有风险。
比如,巨头来了怎么办,会不会被干死?
这就真要感谢中华饮食的博大精深了,那么多品类,一天一个菜,10年也许都可以不重样。
巨头肯定选最量大的菜品下手,小生意人为啥就不能选择稍稍冷门一点的呢?
而且,天南海北,各地的饮食文化差异大了去了,海底捞、小肥羊这么NB,也没有一统火锅界不是?
就算巨头能一统天下,那也是需要时间的,这期间的机会也是机会咯。
而且,销售端才是关键。怎么把一条街一条街的店面拿下,那才是真本事,显真章。
当然,除了标准化成本PK外,物流成本也必然是重要的一环。
客户群分布及物流成本做好平衡,也许一桩小而美的生意至少可以起步了。
新的行业,初期的发展,可以想象得到,竞争是百花齐放,也必然会乱象重生。
毕竟是食品工业,良心与质量,也许会被迫做出一个又一个“艰难”的决定。
同时,出问题时,自己能抗几棍子不被干死,不用担心被人送去吃“公家饭”。
就像这一次3-15晚会曝光的土坛酸菜供应商。
既然说到3-15,这次也曝光了通信行业的骚扰电话,不少行业中人直呼要转行。
真指一条路,敢干不?
本文出自 跬步正酣,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www.unccc.com/?p=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