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还是读理?

作者: hovey 分类: 教育 发布时间: 2024-06-12 18:19 ė1,034 浏览数 6没有评论

读书改变命运,一年一度的高考刚过,我家的小朋友,过两年也要经历此役。

现在要面临的选择是文理选科。

关注我的读者里面,估计不少家庭的小朋友,也要面临这种选择了。

社会重视理工的风气越来越浓,但凡能读理的情况下,估计都不会有这个疑问。

作为一枚标准的工科男,在家里小朋友在升高中之前,我是压根没有像想过文科的。

但现实就是,相对理科,孩子就是更擅长文科,咋办?

没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我家领导,还在娃在初中的时候,就持续关注升学考的信息。

现在的各种报考指南,选课指导,让人眼花缭乱,也让人焦虑不堪。

特别是张雪峰这类咨询顶流,喊出读文科就是伺候人的,莫不让人更加焦虑了。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是刻在华人基因里面的观念。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都想着做人上人,哪能去伺候人?

但实际上,过来人的社会经验,多半都是,无论文理,都是伺候人的。

无非伺候的姿势可能有所不同,但不影响伺候的本质。

从功利角度看,理工的就业面比文科广,是不争的事实。

可惜的是,大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每年一千多万的大学毕业生,都超过每年的新生人口了。

大学生不再是稀罕宝贝了,烂大街了。

那个文凭,到底还有多高的含金量?

除了顶级大学,其它大学的文凭,真能有很大区别?

顶级大学,妥妥的要求千分之一内,超顶的那类,万分之一。

大部分的普娃,真别去纠结了。

所以,千分之一以外的,读文读理,会有很有差别?

学校教的,与社会需要的,一直处于脱节状态,多少年了,过来人路人皆知。

人民群众还如此看中高考,实属群体的惯性。

也许再被社会毒打个五六年,估计孩子们会醒,家长们也会被拍醒。

想想前段时间的新闻,中科大本科斯坦佛博士,无论是本科还是硕博阶段都能拿顶级奖学金的那种,考乡镇编制。

都走到学究的金字塔尖了,真不该如此。

宇宙的尽头为啥是编制?

也许那句玩笑话,还真不无道理:男人的尽头的保安,女人的尽头是保洁。

终归还是社会太卷了。

如今用人单位用人需求减少,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本质只是一种筛选机制。

放20年前,绝大部分岗位找个高中生培训一下也可以胜任(比如挤破头的编制)。

学历过剩还看重学历,本质就是筛选;那么,用人单位到底在筛选什么?

好文凭,对应的智力/毅力/细心至少在绝大部分同龄人之上。

这也许就是好文凭的真正价值,是良好的筛选器。

关键的是,这些素质,用n多年大好青春年华换张纸去证明,是不是很没必要?

确实没必要,但架不住供应太多,筛选也要讲究成本。

供不应求时与供过于求是两个时代。

如今的C9毕业生的发展机会也许普遍比不过10年前的2本毕业生。

仰天长叹也无用,运去英雄不自由。

此一时彼一时。

现在,好岗位太少了。

社会总需求越强烈,好岗位才越多;而需求的底气又来自于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及荷包的饱满度。

可是,整个社会近几十年经济发展的最大推动力,就是信贷:拿未来的钱放当下用,最极端居然都可以搞出子孙接力贷。

终归有还债的时候。

现在是不是还债的周期?

看起来是,体感上现在也确实是。

会持续多久?

未知…

所以,未来也许很难再出现普遍性的机会。

天之骄子,也要堕入凡间了。

充分竞争的领域,供需规律是铁律。

大学生供应过于充足,一定跌价。

看不起的保安保洁,随着上一辈人的老去退出,想必水涨船高。

体力劳动一定会有扬眉吐气的那一天。

历史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所以,对普娃而言,纠结文理,本质是螺蛳壳里做道场,还不如发挥优势,学的开心点。

既然大学里教的基本也不是社会所需要的,何不用4年去了解什么社会需求,并用足4年去准备去历练?

如此,面向社会时,其竞争优势相比迷茫随波逐流的同龄人就强了不止一点点。

如果读书真的很难坚持下去,真不如早些放弃,去接受一些职业教育,早几年接触社会也能多几年经验。

再不济,将身体素质搞强点,学点传统/专业技能,去大家不愿意去的行业/地区/领域,一样有饭吃。

尊重社会现状,实事求是,抓住人生阶段的主要矛盾,相信定能拨开云雾见青天。

分享至此。

 

 

hovey微信二维码

本文出自 跬步正酣,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www.unccc.com/?p=1189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