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
记得有一次有条件的对孩子承诺了一件事情,结果环境发生了变化,我便更改了条件,但一定也可以实现这件事情。要知道,我承诺的事情是一定会实现的,孩子对这一点是充分了解的。但孩子依然哭的那个凶啊,非常不乐意接受,让我突然想起朝三暮四这个成语来。
宋国有一个养猴的老人,喜欢猴子,把它们成群养着,他可以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可以理解老人的心意。养猴的老人宁可减少他与家人的食物也要满足猴子的需求。不久,他家里的粮食缺乏了,他将限定猴子的食物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猴子说:“给你们橡实,早上三颗然后晚上四颗,够吗?”猴子们都站了起来并且十分恼怒。他又说:“给你们橡实,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够了吧?”猴子都非常高兴然后一个个都趴在地上。
当年看这个成语故事,就觉得猴子好傻,这么容易上当。
猴子真的傻么?
假设公司发放年终奖,2种方案:方案1,年底100%发;方案2,年底50%,第二年年中不少于50%,结合半年经营情况,可能额外发10%;排除即将离职的情况,朋友们,你会选择哪种?
这些年很多公司都对薪酬结构进行了改革,提高月薪收入,降低年终奖及股票分红比例,受到了员工的普遍欢迎,据说28公司即是如此。
在利益面前,大众是用脚投票的,小朋友貌似都知道这个道理,但为啥朝三暮四这个成语会成为贬义词呢?
本文出自 跬步正酣,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www.unccc.com/?p=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