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之后,呼叫中心行业将何去何从
央视2015年的3.15晚会,对呼叫中心行业,犹如一个晴天霹雳,简直媲美海公公的化骨绵掌,排山倒海,连绵不绝,只感这个行业要完蛋了。
整台晚会用了大概1/3的时间来揭露2个主题:骚扰电话和诈骗,其中诈骗还用了一个情景小品的形式进行了演示,十分生动。揭露了这个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个人信息买卖、系统提供、业务运营公司、运营商、银行、网络实名制监管各个环节,令人印象深刻,看了只呼过瘾:平时接触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原来后面还有这么精彩的故事。
骚扰的源头是谁?电话营销公司和诈骗类的人群。电话营销这个事物,或者说呼叫中心这个行业,实际上并不是很久远,在国内也就一二十年的光景,现在的从业者算的上是第一代从业者;但我们普通大众都能感受到这个行业,离不开保险银行等金融大咖对电话营销的首开先河,人们建立了对电话营销初步印象,虽然这印象也并不美好。 很奇怪,央视的骚扰电话示例中,有学习英语的,有理财的,有贷款的,有发票的,但就是没有推销保险、银行或销售电信产品的,既然说的是骚扰,显然上面几个也无法独善其身。那么,央视是怎么筛选的?筛选标准?骚扰是怎么定义的?如何界定?
估计是没有的。因为呼叫中心行业的电销业务,既要做到营销覆盖面广,又要做到不骚扰客户,是很难的,国家也缺少相关的规范,相信这也是行业乱象重生的根本原因。
能被央视揭露,显然行业还是有一定规模的,有规模市场的事情,一定代表着需求。保险业的电销与电信业的电销,之所以没有被3.15揭露,相信与这类公司相对规范有关,这类公司一般都有较强的自律性。央视点名了一批公司,我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它们的客户对象以中小型企业客户为主,而过度电销及诈骗类型的群体就夹杂在这类企业客户中;业内另一些大佬独善其身,比如合力金桥、青牛,而这类大佬,其客户对象正是一些行业规范比较健全的企业。这是否也侧面印证,脚踏实地的去做客户,不为业绩,敢于舍弃一些低质量(高风险)客户,也是一种经营安全之道。
骚扰的本质,并不是电销,而是过度营销;企业要发展,一定离不开营销;营销的手段,不外乎传统媒体:报纸杂志电视,新一点的无非就是网络营销、短信营销及电话营销,再潮一点就是自媒体,微博微信营销了。对于大量的中小企业而言,传统营销成本太高了,负担不起;性价比比较高的,大部分中小企业能够感受到的,也主要是网络营销、短信营销及电话营销了。
但不管是哪种媒介,对普通大众而言,实际上一直都在被骚扰,只是习惯了,习以为常了,脑白金的爷爷奶奶都跳了多少年了!现在看个电视节目,接近一半的时间是在看广告,越火的节目广告时间越多,关键是哪个台都这样!互联网视频,大家也都发现,原来没有广告的,或者广告时间很短的,不管是电脑还是app播放,现在的广告时间也都三四十秒了,同时伴随着网络视频供应商的越来越少(寡头垄断),这种趋势越发明显,个人推测网络视频中间全面插播广告的时代也不远了;网络营销也是如此,我们搜索一下信息,往往要翻到搜索页面的第三第四页,就这样,都还不能保证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关键问题是,互联网这么开放的世界,你也没有多少选择;就算最潮的微博微信qq空间等,哪个敢说自己的朋友圈信息里没有几个卖面膜的?
本质上没什么不同,只要有商业的存在,就一定有营销,当我们不需要这些产品或服务时,那对我们就是骚扰;我们不可能无时不刻需要产品&服务,所以,我们被骚扰是必然的。有人会举例,现在互联网上还存在一些平台,还是比较干净的,我只能说,那是还没到商业化的时候!比如,微信微博自媒体,现阶段基本是被互联网平台公司把控,是在建立平台培养客户的阶段,这类互联网公司严防竞争对手加入,还处于讨好用户的阶段,目前制定的规则相对有利于用户,一旦这类平台公司形成绝对垄断并进行商业化时,骚扰势在必行。
营销是刚性需求,只存在手段的不同;电视广告被打压了,短信营销起来了,短信营销被打压了,电话营销起来了;再来打压下电话营销,不知道下一个营销的阶段热点是哪个呢?
再说诈骗,要说,诈骗的危害性远超骚扰;诈骗能够成功的首要条件是获取信任,而要获取信任,最重要的是建立客户资料。3.15都说了,买卖个人信息都入刑法了,但是这个执行的结果如何呢?
3.15里面有个调查数据,很有意思,77%的人收到过诈骗信息,66%的人相信了,23%的人上当了。不知这个数据是否有夸大成分,但我想,媒体上曝光上当的娱乐明星都有好几个了,相信真实数据一定挺让人担心的,貌似印证了“钱多,人傻,速来”的段子。人太多,骗子都不够用了。
骗子敢来,想必违法成本不太高。倒卖个人信息获刑的,大家百度下就明白了。诈骗案太多,新形势下侦破难度也大,执法成本太高,那只好牺牲管道了,谁叫这些个诈骗手段都要经过你呢?相信这个也是运营商屡屡被诟病,躺枪的原因所在。
片中还提到了实名制的名存实亡。说句心里话,这个还真是冤枉这些个运营商&银行了,要求一个没有执法权限的商业主体,强制对其客户完成一个义务,而且没有利益划分。估计只有运营商/银行从业者从上到下都是圣人才能执行的好!按我的理解,银行及电信运营商做的已经相当不错了,守法的公民基本都完成了这个义务,不守法的公民,你就算再拿把刀架在脖子上,他也能找出规避的方法。
诈骗这行业,古来有,现在有,将来也是必定有,只是随着文明的发展,讯息的发达,手段、传播的范围及影响的程度在变,这也注定,只要3.15晚会办下去,这个话题永远会存在,只是会以不同的行业不同的手段展现出来。
说说呼叫中心的从业者,整体上,这个行业不会消亡,不仅如此,这个行业还会变大。因为大环境决定了蛋糕在变大;但呼叫中心的表现形式会发生一些变化,现在一些务实的从业者会调整经营策略,运营会更加规范,行业的自律性也许会阶段性的加强;但只要国家的规范没有出台,再严厉的揭露,一样会有从业者前仆后继,继续过度营销及给予诈骗提供方便;涸泽而渔的事情,放一个渔民身上也许不会,但对于一堆渔名而言,没有约束,这个事情必然会发生。
呼叫中心厂商,会经历阵痛,而且立志于长远发展的厂商,一定会吸取这次3.15的教训,有选择的进行业务发展;
呼叫中心设备提供商,与呼叫中心类似,在这一行业市场会受影响,但这类设备提供商的业务范围,呼叫中心行业所占比重一般不会太大,因此影响不会太大,而且长远来看,还会增长;
呼叫中心系统集成&服务提供商,这个是最痛苦的群体了,也会分化,一部分继续铤而走险,一部分会转向稳步发展运营;估计总有人会认为这是一次洗牌的机会,继续冒风险,趁机做大,很大程度上还真可能达成目标;不管如何,这个阶段,这个群体的市场会受挫,也会倒下一批小企业,也会促成一部分企业转型。但相信,还是会有更多的人加入这个行业。
呼叫中心话务提供商,这个群体也很痛苦,理由同上,其与呼叫中心系统集成&服务提供商属于同一个鼻孔出气的,休戚相关。但这个群体,一般规模不大,负担轻,船小好掉头,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这个群里还有另外一个业务,互联网语音的风口还在继续,也许受“透传”线路的影响会郁闷一阵子,但这阵风应该很快就会过去;2015年,先苦后甜,下半年估计要头疼下白天话务量的问题,得熬。
运营商,姿态总是要表的,尤其是这么严重的风口;但KPI还是要考核的,所以,线路还是得放的,尤其是在互联网行业的强劲需求下,但放多少估计还得看眼色行事;最不确定的因素,是国家政策。铁塔公司的影响及对互联网语音的态度,2015年也许能见分晓。现在风传运营商要重组,一般来说,重组的影响深远,意味着高层不能犯错,会束缚运营商的手脚,如果重组的传言为真,对运营商,2015年必是守成的一年。运营商也被迫接受管道的现实,重组尘埃落定前数据业务应该是运营商的重中之中,语音业务在必要的时候必然被牺牲。
最近的新闻报道说,社会上依然掀起创业潮,具体数据记不太清,一个印象是深圳2014年注册公司比2013年增长了70%以上;国家也出台了系列政策放宽公司成立的条件,简化手续;连IPO发行都要改革为注册制的了;看起来,国家希望能够切实有效的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创业潮的营销需求以及呼叫中心吸纳的就业人口,国家也在前些年主导建立了很多呼叫中心产业基地,这都决定了电销行业在2015年还会发展下去,国家层面不会对这个行业大动刀子,除非触碰政zhi底线;君不见,连P2P金融问题这么大的行业都没上3.15,有什么理由相信国家在实体经济这么困难的当下对营销行业出重拳?我仔细看了一下央视3.15晚会的网页评论,发现很大一部分都是涉及对网购的投诉,为什么没有被揭露,相信与国家的政策导向有关。
所以,我判断,电销的骚扰,在以后,会是一个常态化的话题直到国家规范出台,即时规范出台,也会转化为规范化下的骚扰,一如现在依然存在的垃圾短信(现在的垃圾短信变少,个人认为,表面上看是运营商打击,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智能手机的发展,垃圾短信内容能够被程序识别拦截,转化率大为降低,其行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导致)。
防骚扰应用,互联网企业很早就做出了应用,创新领先一步,这个是对个人;通信行业的防骚扰系统,如果能解决利益分配的问题,也许是一个机会,但我想,在国家层面的强制措施出台前,给自己加枷锁总是不符合人性的,太早动手也许是个陷阱;最看好踏实做下去的企业,在如今浮躁的社会中,能够踏实做下去的,也许规模不能做到最大,但相信一定能够走的最远。
机遇往往与危机并存。呼叫中心行业,已经过了二十多年,按人类迭代来算,现在也算是进入第二代了,也许今年的3.15是第二代呼叫中心的一个开端标志,你准备好了么?
另外,3.15晚会,揭示了一个重要的行业机会,安全的免费wifi;3.15晚会做的这个现场实验,太生动了,估计极大的震撼到现场及电视机前的小白用户了,网络安全是多么重要及可怕的事情。互联网都喜欢免费,大家想想,脑子里面有没有一个免费的wifi接入网络品牌?
什么,没有?!那这就是机会!
本文出自 跬步正酣,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www.unccc.com/?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