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北京随笔
这几天,在北京出差。
天挺蓝。
的哥师傅一如既往的能侃,不无得意的说,2017年的北京,90%是蓝天,雾霾已经非常少见了。
非常遗憾的表示,车内净化器算是白买了。
这几天,确实感受到了,除了空气干燥点,时不时跟人跟物放点电,其它都不错。
而且,出发前,深圳+6℃,北京-6℃;到北京,居然不是加衣服,而是减衣服。
朋友们都是一件衬衣一件羽绒服,到室内脱掉外衣,很舒适。
就是怕刮风,昨天据说最低零下11度+刮风,脸+耳朵,生疼。
早餐不好买,想吃点豆浆及油条,有时要走很远,找好久。
路边摊渺无踪迹。
五六年前,一碗豆腐脑+油条,印象3块就能凑合;今早正好又回顾了一把北京味道,要7块。
只是油条形状从瘦长态变成了矮粗态,味道倒是一如既往;豆腐脑加卤,南方是见不到的。
的哥师傅抱怨,生意难做。满跑满算,除去份子钱及每天几餐饭,跑一个月,难以余到6000块,四五千是常态。
他也说,跟他同小区的外地老太,干点保洁的工作,一个月3000,兼做两份,减去一个月的伙食,能落下5000.
我问,那别跑的士了,去做保洁得了。
答复是,真做不来。
当然,脸上的表情,含义大概是,再怎么,我一北京人,咋可能去做保洁呢?
很多年前,很意外才知道,北京的哥,核心条件之一,一定要有北京户口。
而我知道的,北京户口的,特别是本地人,就算拿低保,也是不屑于一些工作的。
跟2年前相比,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宾馆住宿费用。
2年前,经济型酒店,随随便便都是250+,这两年,北京房价又翻了个,但随便一个宾馆,标间200块左右一晚。
看来,失去了一些“低端人口”,一些人的餐饮生意更火爆了,但另一些人的宾馆生意,倒是艰难了。
2008,北京欢迎你.
2018呢?
本文出自 跬步正酣,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www.unccc.com/?p=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