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年人乘车收费政策给我们的启示
这段时间,上海市出台一项政策,老年人乘车不再免费,但辅之以现金补助,也即是,老年人免费乘车的福利货币化/市场化了。
一片叫好声。
终于在制度层面上缓解了上班高峰期广大上班族不得不让座与老年人外出锻炼、买菜乘坐公交车的矛盾。
老年人得到了现金实惠,而且有了更多选择,同时也惠及了不经常乘坐公交的老人们;相信年轻人在上班高峰期为让不让座的道德纠结也会少很多。
不管这个政策的出台是基于什么出发点,但这么接地气,应该能达到好的效果。
不禁想起如何进行公平分配的例子。
如何让分粥的人分的公平?最好的解决方案是分粥的人最后选就可以了。
目标一样,但制定不同的的制度,呈现的效果就会大不相同,无它,人性。
7年前有件事情,记忆深刻。
那会儿,刚调到北京工作,负责北京办事处,接触市场一线。
公司有一款产品突然调价,没记错的话,8E1中继网关,从4.2万调价到3.8万。
有多突然呢?现在回头看,性质跟证监会宣布印花税调整有的一拼。除了总部个别人员,估计市场线一线人员知道消息的基本没有。
而公司的一个大客户,一周前才提完10台中继。
不自觉的想起一首歌,《我终于失去了你》。
后面公司花费了很大的力气,包括公司老总从深圳出差到北京,进行沟通协调,面上才算是勉强维持住了。
但实际上,客户对你,从心底就失去了信心,失去了长久合作的信心;一经伤害,再也回不到从前。
厂家的利益考虑,与客户的利益考虑,有契合点,但永远存在分歧,特别是有大量客户的情况下,照顾了一部分客户的利益,必然伤害另外一部分客户的利益。
电子产品,价格下调是永远的主旋律,大家都有预期,而且公司也是在1季度末调整,时间点也不算离谱。但怎么调,却是大学问。
台面上的市场规则是明规则,台下的市场规则是潜规则。独阳不生,孤阴不长,不可偏废。
自此,我就深刻的理解,市场制度的调整,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沟通,客户的利益一定要考虑的万分周全。
什么样的制度,一定呈现什么样的状态。对外如此,对内亦然。
比如说,我前面写的,《办公室座位调整难题的解决思路》。
朝三暮四这个成语故事,我们嘲笑故事中的那群猴子;回过头来看,我们不就是那群猴子么?
我相信,分享的越多,收获的也越多。本文不设版权,欢迎转发转载(微信/QQ:40993704)。
本文出自 跬步正酣,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www.unccc.com/?p=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