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买房?

作者: hovey 分类: 杂记 发布时间: 2018-06-29 16:59 ė3,346 浏览数 6没有评论

如今的中国人,聚在一块,如果能够超过半小时,不谈及房子,似乎都不正常。

各种公众号,几乎没见过不谈房地产的。

我家里矛盾的一个重要来源,就在房子。

估计,很多朋友,一样为这个烦恼,当初为什么不买,或者买太少了。

没买的,当然有很多理由,比如租售比啊,薪酬比啊,人口啊,买下美国啊,当然还有段子手总结的qiong;

炒房的,当然也有很多理由,比如赌国运啊,货币贬值啊,刚需啊,丈母娘啦,地产绑架啊;

当房价已经很高时,每一次,段子手总结道,这两路人插肩而过,心理互道对方SB。

清华北大毕业的,依然买不起学区房。

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

走出校门十多年,见过不少成功人士。

也参加过一些学习,主动接受一些洗脑。

我发现,成功的人士,看问题,思考问题的角度,是异于普罗大众的。

但实际上,他们总结出来的道理,说出来,你都懂。

这,就像名句:懂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也许,更让人泄气的是,也许人家当年读书的时候,学习成绩不如你,没你聪明。

所以,在智商外,人们又总结出了很多东东,比如,情商,逆商,财商…

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我的思考结果是,思考问题的方式,决策模型。

一直很欣赏一句话,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从小到大,如果读完大学,20多年的经历,主要学习的是什么?

因为,所以。

所有的考试,除作文外,都是唯一或唯几的答案。

线性的思考,因果的思维,训练了一二十年,更改岂是一朝一夕?

原来,有些事情,不是付出就有回报,努力不是万能的,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概率,博弈,运气,混沌,都不是因为所以能够解决的。

学校不教,社会栽跟头,学费很贵!

观察,分类,总结,水平必然会有所提高。

面对同一件事,做出同样的决策,但背后的出发点不一样,效果绝不相同。

一如,股灾中的千股跌停,依然有无恙逃脱的,而不是靠运气。

可惜,认知的改变,比行为习惯的改变,更难。

比如,我就碰到过,告诉方法,一再确认是否理解,自己也觉得已经沟通的非常到位、不可能不明白了;但下来,依然故我。

一二十年训练的思维,更改岂是一朝一夕?

 

本文给不了亲爱的读者们任何结论,特别是房价,水平有限,还请谅解。

如果能够触动大家的思考,特别是深度思考,善莫大焉。

hovey微信二维码

本文出自 跬步正酣,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www.unccc.com/?p=835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