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能力是天生的?
曾经,我很苦恼一件事。
讲PPT,特别是面向多人讲PPT。
因为,我发现,同样的PPT,同事讲,与我讲,差异很大。
自己讲不好的原因,原来我归结于普通话标准程度、语气以及亲和力之上。
写PPT,无非是换位思考,了解听众的喜好以及自己想达到的目标,总不至于跑题。但要讲好,这非常需要口才。
我想,自己在这一块的天赋,是没有的;纵使经过一些训练,估计提高也有限。
毕竟,大大小小的会议场合,见过听过的PPT也不少了:
PPT内容太多讲不完,礼仪小姐举牌提示但赖着不下场的;
照本宣科的;
忘词冷场的;
背对/侧对听众只看屏幕的;
上面讲,下面也讲的;
上面讲,下面打鼾的;
毕竟,乔布斯、雷布斯、锤子罗之类的人,离我们太远,身边也基本没见过特别厉害的。
所以,PPT讲不好是必然的,心安理得。
直到最近,参加了一个培训,了解原来不是这样的。
现在回想起来,讲师其貌不扬,PPT也简洁无比,没有多少字,但愣是讲了一整天,大概6个半小时。
关键是,大中午的,没午休,也没见人打瞌睡。
没有夸张的言语及表演,没有插科打诨,行云流水般,娓娓道来。
真的厉害!
原来,PPT背后有很多点:
信息结构的设计,要扁平化;每个信息点的展现,采用一些模型,有助于提高现场表现力;
信息容量要精简;
人才是主角;
调动听众的理性及感性思维,PPT的编排需要仔细设计;
上下文语境衔接,工具:故事板,手工编排;
Don’t speak the way you write!
选择一个的角度(逻辑)来讲PPT,工具:思维导图;
少讲听众已知部分,空姐现象;
讲解遵循FAB原则,聚焦听众利益,卖钻讲孔;
要点清晰,电梯法则,30秒3要点;
重视副语言:语气、主题句、品牌页、要点展现形式;
灯塔般眼神;
语速放慢,停顿要训练(3秒),语气扬平杨;
手势切西瓜,要点手势掌心朝外,熟练掌握翻页遥控器,翻页于无形;
一定要站立,掌握话语权;
先学身定再学走动;
尽量使用一级目录;
熟练掌握演讲者视图,J-Cutting原理,PPT切换流畅;
全脑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PPT与讲话内容,重合度不能高于30%;
重视近因效应:开头2分钟,结尾1分钟,一定要小结;
一天的干货,就在上面这个小结里面了。
对了,这个讲师叫杨天颖。
当然,知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去实践。
就算现在还做不好,但知道自己为什么做不好,能往哪个方向努力,这感觉,其实,也挺好的。
本文出自 跬步正酣,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www.unccc.com/?p=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