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手机,家长也开心
孩子要玩手机,给还是不给?
大部分父母,估计是不会给的。怕孩子玩游戏上瘾,也怕伤害孩子眼睛。
但是,孩子说一句,我要在手机上做题,估计大部分父母就乖乖投降了。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因为我有真实的体验。
要说,孩子现在作业不少,上完兴趣班做完作业,晚上十点前能上床睡觉都算很不错的了。
我了解到的,孩子身边同龄的孩子都差不太多,都不容易,作业方面都是能省则省。
我和孩子有一个典型的冲突,语文有个常规作业,父母根据课文生字由组词,由孩子听写。
每次我来听写的时候,想着尽量丰富下孩子的词汇,挖空心思尽量组成4字成语。
结果是,坚决罢写,就算挨揍也不写。原因就是不想多写那2个字。
但是,孩子现在有空的时候就要求拿手机做题目。我观察过,是真做。
再一问,孩子妈又充值了30块延续一个月的使用期。
本着搞软件的敏感性,一个月收30块的软件,父母居然这么爽快的买单。搞软件的同仁们,服不服?
我服!太厉害了。
原来,这个软件,是学校推荐给家长的,与课程同步,有丰富的题库,老师有时会在上面布置作业,基础功能免费,当然,前期肯定要送你一段时间的收费功能(作业练习)。
与课程同步,老师布置了作业,孩子在上面做题,老师及家长可以看每个孩子的作业情况,及时知道结果并能纠正,省时省力啊,关键还免费,所以,家长们没有理由不装软件。
那为啥孩子乐意去做呢?因为有学豆奖励,因为可以看到自己作业在班上的排名。
父母不希望孩子玩手机,但孩子拿手机做作业学习,没有理由去拒绝。所以,当孩子希望延续做下去,父母大概率掏钱续费。
不得不说,这软件做的很人性。
一天一块钱,我第一直观感觉这软件好贵;但转念一想,现在孩子随便上个培训班,哪个不要100块一堂课?相对这种培训,这软件的收费跟白送一样。
百度这家公司,想找官网,却发现网上教育鱼龙混杂,分辨了好久才找到官网网站。
直观感受,这家公司应该有正的现金流,估摸着能盈利,结果查了一下,发现融资频繁,截取一篇报道段落:
(2015年)3月29日消息,在线教育平台“一起作业网”宣布获D轮融资1亿美元,这是中国K12在线教育领域单笔数额最大一次融资。公司创始人兼CEO刘畅称,K12平台级企业建设,不仅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且还需要与世界一流公司广泛合作,联手打造教育生态。
一起作业网2011年10月上线运营,获得王强和徐小平天使投资,对外宣布用户1000万。2012年,顺为基金A轮投资500万美元;2013年9月,完成B轮融资1000万美元。随后,老虎基金和H Capital、顺为基金等共同投资2000万美元,促成了一起作业网的C轮融资约1亿美元。参与D轮融资包括H Capital,淡马锡、DST和顺为资本等,由HCapital领投。
原来也是烧钱大户。
想想也就释然,这个模式,看起来,玩的是内容,并且内容不需要时时创新,简直恒久远,客户倒是一茬一茬的有,运营的方式,不赚钱才怪。但认真想下,用户是学生,买单的是家长,但客户却是学校,背后还卡着个教育系统(的政策),获客成本高倒也不奇怪。
客户有痛点,市场有需求,又符合人性,想象空间够大,不是?
但仔细看了一起做业网的一些新闻,貌似现在正在往大而全的方向发展,感觉很诧异;做教育,玩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这不是舍本求末么?家长付费,最核心的目的,就是学习成绩;不然,家长们一边口口声声批评学而思,一边在学而思报名开放时抱着被子排队,你以为是闹着玩么?
想想,为什么这种玩法一定要通过学校的方式呢?一定要大规模烧钱才能玩得转?
另外,家长怕孩子玩游戏,又怕伤孩子眼睛,出一款基于android定制的e-ink电子书,预装学习相关的软件,不能装游戏,售价一两千元块,有市场不?除了学习外,孩子买书读书的成本都能大幅下降,又轻便,电池用上一个月都不用充电,带在那里都不会是负担。
再给点数据:2015年全国共有在校小学生9692.2万;深圳在校小学生接近100万。
蓝海不?直观感觉,像。
分享的越多,收获的也越多。如果觉得小文还有点营养,欢迎分享给更多人。
本文出自 跬步正酣,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www.unccc.com/?p=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