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前段时间,公司内部搞交流培训,大家在交流时,触发了我心中一个多年的感受: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在我们经历的很多内部培训中,我们往往发现,培训的效果往往难以达到预期:内部培训在熟悉公司&员工的情况下,培训的针对性一般很强,按道理应该有非常好的结果才对。
也许,我们分析原因,可以找到讲师水平不足的地方,讲演枯燥,表达能力不行,知识点错误,需要更高水平的讲师。
真的是这样的吗?
能站在讲台上的,纵使有水平不够的地方,但就培训主题方面,一定是超过大部分受训者的;实际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受训者在心理上有意无意对培训交流本身是轻视&抗拒的。
Why?
太熟了!
抬头不见低头见,大家身上的毛病,都看的太清楚了,要我接受培训,除非大家的层次确实相隔太远,否则,如何服你?不当面挑你毛病,算是给面子了。
想起另一个词语,文人相轻:有本事的,很多情况下对另外一些有本事的,往往瞧不起,最拿手的就是挑对方毛病。
给孩子找个英语老师,宁可相信只是长着老外面孔的外国流浪者,也不愿意相信黄皮肤黑眼睛的专业教师。
搞个建筑,动不动好几亿的设计费送给老外,结果设计出来的建筑不是奇形怪状,就是被评为最丑。
给你传授小学知识,一定要找个研究生水平的老师才行?
不得不承认,群体组织在实际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就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三人,想必不会是朋友、亲友、同事、同学之类的。而回想我们在教导孩子、与下属交流的场景,是不是往往参照的是朋友、亲友、同事、同学?现在应该知道,交流的效率不高,往往落得说教下场的原因了吧?
我想,这可能也是很多公司,往往迷信外部培训,轻视内部培训交流,并且对于内部培训交流,大伙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所在。
不过,话说回来,迷信权威貌似是人骨子里的东西,而权威往往在自己熟悉的圈子之外。
你看,同样的道理或同样的事情,由老师来教导和由家长来教导,孩子表现,往往是云泥之别。老师往往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还不就是这个道理?
像小朋友们致敬!从他们身上,我们能感知到很多至真的人性真理。
理财推介会,老年人讲座(顺带推介保健品),培训机构组织的儿童培训讲座,是不是都是基于这个原理?
曾经在一个讲座中,有个讲师也表达过一个观点:很多道理,作为下属都很明白,按道理也应能说服领导明白,但很少能成功,所以,要么创造机会向这些机构购买咨询服务,要么创造机会让领导参加这类讲座。
也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也与我分享过,与上级打交道,要做到你想做的决策或思想通过上级作出/说出才是ok的,直言不讳的提出往往是会被拍死的,这样做不仅落得不好的印象,事情往往还会朝着反方向前进!
多么精辟的理解啊!
哎,本人虽能理解,但100次能做到1次,就是很大的进步了。性格的悲哀啊。
知行合一,逐步提高吧。
与君共勉。
本文出自 跬步正酣,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www.unccc.com/?p=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