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怎样追公交?
朋友圈最近看的少了,听说好像流行一阵追公交的段子。
我想起每天都会经过的一个路段,这个路段,有个公交车站,叫 上沙村。
上沙村位于福强路的尾端(或起始端?),连接香蜜湖路,通过这条南北向的道路,可以连接滨河大道、深南大道、北环大道,而这3条路是深圳的交通主动脉。
因为修地铁的缘故,道路改造,这个车站的站台非常狭小,能够容纳候车的人相对有限;主路上也只3车道而已。熟悉深圳的人应该知道,上沙村是个什么地方!绝对的人口密集区;早上通过这个站台流往各处的上班族,不说一万也有八千了。
所以,应该能够想象,早上上班的时候,这个站台会是怎样的一个拥挤场景。
等待公交的人啊,翘首等待,望眼欲穿。
怎么车还不到呢?
这么堵,公交来的这么慢!
上班又要迟到了!
公交车来了,要抢占有利地形。
到马路上去看看车来了没有?
每每见到,候车的乘客,将马路占去半条或1条车道。
道路变窄 → 有效通行车道减少 → 交通拥堵 → 通行速度下降 → 公交到达延时 → 乘客运载效率降低 → 乘客在站台聚集,候车时间延长 → 涌到道路上的人更多,道路更窄。
一个恶性循环。
一到下雨天,乘客打伞候车,那这里就是一场交通上的灾难了,往往堵到临近的十字路口变成停车场。
我相信,大部分乘客不可能不知道上面的道理,但为什么这个站台的故事每天都固执的重演呢?
我相信,这个问题的结论,与人口素质无关。
如果个人没有改变环境的能力,在恶劣的环境下,适应环境是最有效的生存手段。
所以,别跟我提,自身也是环境的一部分,改变环境须从自身做起,这类卫道士的言论,不信,你试试在哪里挤一个月的公交试试。
换另一个角度,当有人破坏规则,没有受到损失,反而可能有额外收益的时候,或者有人遵守规则但可能会招致额外的损失,你,会怎么选择?
这个选择,体现社会群体的方方面面。中国式过马路,屡见不鲜的大锅饭,形同虚设的公司考勤,人力资源考核的互评,向利益相关部门征询意见&建议,如此,等等。
我想,这就是很多人离开站台走上马路候车的根本原因,无关道德。
也因此,请珍惜&致敬那些依然在站台上候车的乘客、那些大锅饭的机制下依然激情工作的员工、那些永远不迟到早退的员工、那些敢于直言的下级。
0921补充:1公里1小时的极端情况,终于在1周内让我碰上了,成功的封到1车道有效通行;过了这个节点,顺畅无比。
本文出自 跬步正酣,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www.unccc.com/?p=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