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算不如天算
上周日,带小朋友与家人到香港迪斯尼玩了一圈。
因为只考虑玩1天的时间,当天去当天回,希望玩的尽兴,就需要提前做功课。
因此,全面了解一下香港迪斯尼的情况,并参考了多篇游记,能预先搞定的都提前搞定,以至于在香港呆了一天,港币一分未花。
从早上6点出门,到晚上10点到家,玩的还是比较happy的。
当然,也必须有遗憾。
按道理,功课做的足,考虑了暑期及周末的游玩风险,也充分考虑了小朋友的特性,园内游玩路线结合中晚餐地点都考虑到了,园内有特色的项目都玩到了,火爆的飞越太空山和巴斯光年居然还玩了2次,但据说能值回票价的夜间巡游和烟花表演,愣是错过。
何故?
迪斯尼官方的解释是,因故取消夜间巡游,至于何故,估计迪斯尼跟铁道部取过经,跟火车晚点一样,未知原因;取消烟花表演,是因为临近的时候下起了小雨。
值得晚上继续呆在迪斯尼,也就是这两个项目了,早知如此,不如早点回深圳休息了。
人算不如天算。
想想,不仅个人如此,公司的发展也挺多这种类似情况的,至少我原来上班的第一个东家,和第二个东家,最终发展的路线,跟最开始的规划,都是不一样的。
想起最近看的一篇微信文章,关于银行劫匪的止损策略,现在活跃于影视剧中的抢劫银行场面,精密部署&严格执行,这种抢劫艺术来源于Baron Lamm。摘抄一段:
Lamm 是德国人,曾在普鲁士陆军服役,被开除后移民美国。1917年在犹他监狱内服刑期间,他想出了一套抢银行的新思维:使用军事原则。他认为抢银行不是枪和胆量的问题,而是技术问题。他发明的这套系统后来被称之为“Baron Lamm Technique”——
1、提前几周的准备;
2、首创“casing”,去银行踩点,画图,甚至假装记者去了解银行内部运作;
3、给每个人分工:谁放哨,谁在大厅,谁干金库,谁开车;
4、事先用仓库演习;
5、严格执行时间,规定的时间一到,不管拿没拿到钱都必须离开;
6、侦查确定不同天气情况下的逃跑路线,并计算时间;
7、在车的仪表盘上粘贴精确到十分之一英里的地图。
Lamm把抢银行变成了艺术。从1919年到1930年,Lamm集团在全国范围内抢了数十万美元。其中1922年在Denver的联邦造币厂90秒钟内抢走20万美元一役,可能以单位时间抢钱最多而载入史册。这是一套极其成功的犯罪系统,一直到今天还活跃在抢银行的第一线。
再看看Lamm的结局:
1930 年,他和同伙在印第安纳州的Clinton镇抢完一家银行撤离时,车胎爆了。对这样的小意外,Lamm显然早有预案。他们很快抢了一辆车,但这辆车很特殊,上面有个限速装置,时速不能超过35英里。于是他们又抢了一辆车,但这辆车的水箱漏了。他们又抢了一辆,但这辆只剩下一加仑汽油。最后,在警察的追击中,两人投降,Lamm和司机被击毙。
人算不如天算。
换个说法,也许是,冥冥中自有天意!
迪斯尼做的攻略,有需要的朋友,留下邮箱,回头给你发过去。对当天去当天回、带小朋友出行家庭应该有点借鉴作用。
另外一点感受:
1.旅港人数真的是大不如前了?从皇岗口岸过关,预留了1个小时通关时间,结果10分钟就过了,结果等乐园快线愣是等了1个半小时;
2.迪斯尼的那些公主,哪找的?牙口真好,牙齿整齐有白皙;
3.室内的游玩设施,光影效果真心不错。
本文出自 跬步正酣,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www.unccc.com/?p=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