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
以前在招聘时,经常碰到一个头痛的问题,如何判定一个人的品行?
有时,我会用一个非常老土的办法。
百善孝为先,侧面问一些家庭方面的问题,大致上可以判定一个人的品性是否ok了,百试不爽。
老古人总结的方法,真的非常有效。
我曾经以为,我还是比较理解何为孝顺的,虽然做的不好;直到最近有个大学同学聊到另外一句话,我对孝顺的认识才算有了质的提高。
百孝顺为首!
太TM深刻了!
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有种醍醐灌顶的感受。
现在才理解,孝顺中,何为“顺”。
很多子女,总以为给父母更好的物质条件,吃好喝好,才为孝顺;
很多子女,强迫劳作一生的父母放下手中的工具/工作,强制退休,看起来很孝顺;
很多子女,强迫节约了大半辈子的父母,丢弃破瓢破罐,添置高档物品,视为孝顺。
很多子女,以身体健康为由,一次又一次的强迫父母改变一辈子不健康的习惯,比如抽烟,比如喝酒,比如油盐重口味;
很多子女,将农村的父母接到城市森林中赡养,以为是孝顺;
很多子女,在父母身患严重疾病时,倾其所有进行救治,不惜砸锅卖铁,父母治疗是否痛苦,世俗来看,绝对孝顺;
我要说,这些孝顺,是否问过父母的感受?子女在一遍又一遍的试图扭转父母的观念时,很多时候总是觉得父母的观念不对,是否有想过,自己就代表着伟光正么?无关大雅的事情,顺着父母的观念又有何妨?
也许,父母只是希望子女能更多的陪伴而已;也许,父母更希望能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也许,父母只是希望有多些机会与孙辈相处;也许,父母希望子女能够更好的生活,不希望接受痛苦的治疗,更不希望子女因病返贫;也许,父母也知道抽烟喝酒对身体不好,但一辈子的习性也不愿意去改变。
我们总以自己代表着正确的观念,对父母如此,对子女亦如此。
例如,在城市中生活,从成人的角度看,有些孩子确实活的很辛苦,总是马不停蹄地的上着各种兴趣班,我们总觉得要给孩子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不要太多学习的负担,总觉得孩子很辛苦;
但实际上,有时候,你蹲下来,问问孩子,孩子可能还真的非常享受这些,因为那里有同龄的孩子,有朋友,也不需要总呆在家里!
同理心,换位思考,我们才能更好地的去理解社会,理解人伦。
路漫漫,持续求索中…
本文出自 跬步正酣,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www.unccc.com/?p=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