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圈
这个词,挺唬人的。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破圈,大部分人默认的应该是往上破。
有高人说,向上的通道拥挤和狭窄,向下的通道却是一直打开的。
所以,很多人感慨,只是维持不掉落,都拼尽了全力。
更别说往上走。只得一卷再卷,卷到极致。
所以,又出现了另一种声音,为什么要卷,在自己的舒适区呆着不好么?
帝王宝座一样买不到乞丐的散漫自由。
幸福,是一种选择。
是啊。
可惜它能成立的前提是,要有得选。
就怕是无力反抗的享受。
熵增是天道,走出舒适区,一定是逆人性的。
好多年前,一些老领导老朋友,苦口婆心的跟我分享,不要局限在熟悉的领域,要多出去走走。
这不就是破圈么?
是啊,道理都明白,就是过不好这一生。
破圈,毕竟是真的很难。
对个人都如此,更别提对团队了。
根据数学的乘法原理,成员越多,整体能突破的概率越低,几近于0。
所以,阿里做不好社交,腾讯做不好电商。
你看,有钱,有资源,有人才,能试错,即使是顶级团队,也还是不够的。
所以,团队有基因,真不是说说玩的。
理论上,团队转型成功的概率,比创业成功只会更低。
所以,团队要破圈,一些组织采用了另一种聪明的办法。
另起灶炉,换人,换基因。
可惜的是,真能成事的人,往往不甘于人下。
甘于人下的,且不论成功率,上头有人指手画脚的情况下,又能发挥出几成?
所以,真能破圈成功的,也许大风刮过来的因素,比人的因素更大。
也许,转型实际比拼的还真是谁家祖坟冒青烟。
好在,破圈,是手段,是途径,不是目的。
绝大部分谈论破圈的,都是要快速有效,要立竿见影。
很少有人会将时限设定为一辈子。
虽然残酷的事实是,不论个人,还是团队,在有限的生命周期里,能做成的事情,并不会太多。
想清楚目标,想清楚能力的边界,即使走的慢一点,终归也是好的。
即使半路挂掉,头也是朝着目标的方向,不枉此生。
心中有梦,眼里有光,脚下有路,未来可期。
此时,圈还在么?
本文出自 跬步正酣,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www.unccc.com/?p=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