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质检用的到底多不多?
人工智能,语音AI技术,高大上。
做通信语音的公司,靠AI融到钱的不少,但靠AI赚到钱的,貌似没有。
真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多少次,接到朋友们的建议,AI质检是多么多么的刚需,赶紧开发赶紧上。
陆陆续续做过一些投入,所幸,掉坑不太深。
前后长达1年时间里,总是信心不足,多次调研。
AI质检,虽然用的人在增多,但总体上身边用的真不多。
结论也许有误,毕竟朋友圈太小,样本太少。
也欢迎大家指正。
AI质检,主要分为业务质检和线路质检两大领域。
业务质检,不同行业不同公司不同要求,要满足企业的业务经营特点。
线路质检,识别关键词,能做到电诈识别、用语规范、业务匹配即可。
电信诈骗,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用语规范 ,不辱骂,不恐吓;业务匹配,报备A类业务,不能出现B类业务。
线路质检,一般只需识别关键词,命中即可,而且应用场景高度雷同,技术难度要远远低于业务质检。
也因此,线路质检的成本要比业务质检低得多,理应有很广泛的应用。
但就这样,线路质检,用的人还是不多。
一手线路用用,外接线路不用。
运营商用,话批商不用。
WHY?
企业经营,不外乎开源节流。
毕竟,线路质检既不是开源,又不是节流,严格来说,算是监管合规类投入。
所以,能省则省。
有人会问,业务不合规被停线,也会严重损害业务收入啊?
问题的本质实际是业务合规,质检只是业务合规的检测手段。
在业务管理上下功夫,辅以人工抽检,是不是可以做到更加优秀?
在当下AI成本依然较高的前提下,上马线路AI质检未必是一件划算的投入。
这是很多老板都会算的一本账。
所以,能省则省。
因为行业监管越来越严,很多用户逐渐接受了罚款。
毕竟,资源紧张,谁有线路,谁就是爷。
再后来,罚款竟然也成为了一种收入。
上游是否对业务有要求,是否进行业务规范检测不重要。
重要的是,能检出下游业务不符合自己定的规范就可以了。
鸡蛋里挑骨头,这种核心技能,不教都能会。
这种罚没收入,现在还不是主流,但未来,谁知道呢?
毕竟,资源有限,多半会内卷。
就像高考,好学校总是那么多,以前600分能录取的,以后可能就要700分。
竞争总是变相提高成本,虽然无奈,但从业者还是要做好接受的准备。
AI质检也不例外,也期冀AI技术也能早点卷起来,多点白菜价,切实降低大家的经营成本。
且行且珍重。
本文出自 跬步正酣,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www.unccc.com/?p=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