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留遗憾的人生

作者: hovey 分类: 杂记 发布时间: 2016-12-10 17:36 ė2,555 浏览数 6没有评论

生活需要新鲜感,需要去经历。

丰富的人生阅历,总容易成为我们羡慕的对象。我们跟人聊天,不经意间发现他人一些不同寻常的经历,总会感叹一下,经历了那些,不遗憾了。

所以,一个圆满的人生,读书的时候要逃过课,大学的时候要挂个科,曾经顺手牵羊点什么东西,谈一次疯一点的恋爱,打过一场激烈的架,克服恐惧挑战自己害怕的东西,发泄个情绪不顾后果炒次老板的鱿鱼,不顾亲友劝阻下海创业,点背一点,极端一点,得过大病,进过铁窗,人生还有什么不能去经历?

隔壁家,别人家的好孩子,虽然一切都好,永远是我们的好榜样,但那种生活形如一杯白开水,我们心里知道那不是自己的菜。

除了主动经历,总还有些被动的经历,时代的印记也是人生阅历的一部分,五十年代的抗美援朝,六七十年代的特殊十年,八十年代的独生子女及改革开放,九十年代的大下岗,等等,每个年代总有自己的印迹。

个体如此,那群体呢?

我想,群体的经历,能称得上丰富多彩大起大落波澜壮阔的,一定不会是细小到不行的事件。

社会变迁,风俗大变,战争动荡,大失业(流民四起),大饥荒吃不饱饭,影响到社会绝大多数人的事件,我想到的,也就这几样了。

我们这一代正在经历的,大概是网络社会改变了人和人之间交流的方式及购物的方式,风俗大变。

不知我们是否还会经历其它几样?

特意去查了一下,说是中国人历代平均寿命为,夏商时期低于18岁、周秦约为20岁、两汉22岁、唐代27岁、宋代30岁、清代33岁、民国35岁,现代70岁。

对于这个说法,我是大为不信的;孔子都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肯定不2,如果某个年龄的人都稀少到动物园笼中物的地步,那也没有说的必要了。还有一句老谚语,人生七十古来稀,证明,大概70岁,已经算是比较少的一个分布了。

没有内在联系的分布一般遵循正态分布,取个折中,我相信,除去战争等非正常损耗,古时人口正常寿命应该平均在50岁吧。

如果以20年为一代计算的话,现代人平均寿命70岁,大概也就3-4代人之间,古人也就2-3代人。

而根据以前看过的一些历史上的评说,现代以前很少有安家乐业的时候,每代人总有不同的苦难。

有人做过统计,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2232年,发生战争的年份约1492个,平均0.67年就有战争。难得的是,建国以来,79年后至今30多年未发生战争,超过历史既往;2000多年的历史中,以前只有2次连续15年未发生过战争。

印象中,每个世纪都有大的战争发生,会影响到社会上绝大多数人。

我们的父辈,建国后出生的,大概也就经历过在3年自然灾害时饿肚子,但这种饿肚子的程度,估计在历史长河中排不上号;而60年代生人,70年代生人,虽然有特殊的十年,但这个影响放在历史观中,谈不上大事件;更别提80后,90后,00后甚至10后了。

会不会有些大事件在等待着我们?

放眼如今,以前WTO全球化让我们的生活大幅改善,但现在逆全球化的苗头貌似越来越大;古有种桑误国的历史典故,在WTO进程中,我们也许已经放弃了一些东西,毕竟可以进口,但是一旦进口缺失,再来一个天灾,会发生什么,天知道!

西方历史上的黑死病,人口减少了1/3-1/2,深刻的改变了西方社会的格局;压垮明朝崇祯的,也许是连续11年的旱灾。

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我相信,祖宗们的这句感慨,一定不是说着玩的。

我希望,在党的领导下,从今以后,这类集体记忆中的大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

 

生命,在于折腾之间。

 

我相信,分享的越多,收获的也越多。本文不设版权,欢迎转发转载(微信/QQ:40993704)。

hovey微信二维码

本文出自 跬步正酣,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www.unccc.com/?p=597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