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被黑的一次经历

作者: hovey 分类: 杂记 发布时间: 2018-11-29 19:53 ė2,708 浏览数 6没有评论

想起一件事,今年十一在福建遭遇“黑导游”。

原计划不考虑去武夷山,热门景点数人头没啥意思,但领导临时要求去逛逛,遂去了。

果不其然,竹排约不到。宾馆介绍了一个本地导游,武夷山分几条线可以游览,导游可以带着走不那么热门的,人少,景色也不错。

第二天一家人就去了,上午龙川大峡谷,下午一个什么森林拓展项目。

在去程路上,我们主动提出,在原定的导游费之外,我们额外多付百十来元,希望导游带着纯玩,多讲解点,玩尽兴点。

游览后的感觉,大失所望,就感受而言,就一个不大的瀑布,在其它地方,门票估计收不到20元,这里收了100多。

景区不大,导游对景区也没啥讲解;我们也没看到正式门票,就导游与景区交涉开具的一收据,权作门票。

心情就不是那么美好了。

最关键的是,出景区的路上,巧不巧就拾到另一张“收据”,也是十一期间的,同样的项目,单价是我们半价不到,印象中1/3的样子。

心情就有点糟糕了。

感觉真SB了。

我希望接下来的行程不要这样,开诚布公的跟导游谈了此事,大家相互都明白,但车上的气氛就显尴尬了。

后面的行程略过不提。

行程结束时,我们回顾了一下导游的作用,主要就是给我们指路,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然后坐等。

虽然我们期望的讲解没有(确实也没啥可讲的),但也确实“导”了一天。

我们按约定,额外付了那百十来元;导游开始有所推辞,最终接受了。

 

啰嗦这个小故事,是因为最近看了另一个小故事,谈的价值观。

一个农场主因为要修葺农场,预算1500元,估摸着,请个人干4天应该ok。

请了工人甲,谈好一天300.

干了2天后,发现不对劲,还要请个人,再一起干2天。

请了工人乙,谈好一天100.

第3天后,工人乙终于知道自己跟工人甲的待遇差了。

怎么办?

如果你是农场主,工人甲,或者工人乙,你分别会怎么办?

 

上面的故事,一看有农场主,显然是西方人的故事,谈的是契约精神。

大家谈妥的事情,就是建立了契约,与第三方无关,该执行就应该执行。

这样,才是信用社会。

但显然,这种价值观,不国情。

否则,哪会有房闹。

以前在老东家,亲身经历一些市场的故事,体验深刻,让我对市场政策的制定有一种深深的敬畏感。

既要考虑原政策的客户,又要考虑新政策的影响力,公司的利益,特例,等等。

实在太过复杂。

正是因为国情如此,我在做天天讯通,就简化了策略。

政策一刀切,充分调研后,划条线,一视同仁。既然注定做不了所有人的生意,做一部分就好。

如遇政策调整(对客户有利),不针对哪一个,不管其他客户是否知道,一概调整。

如遇政策调整(上调),一定给予缓冲期。

有争议的,以对客户有利的为准。

 

那个导游的故事,实际上还没有结束。

我们送导游回去的路上,向其询问有什么特色小吃时,她向我们推荐当地在《舌尖上的中国》上过境的一种饼,并自告奋勇的说,外地人3元一张,她买2元一张。

帮我们买了几张。

我们执意给钱,没收。

你看,还是蛮有意思的,不是?

hovey微信二维码

本文出自 跬步正酣,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www.unccc.com/?p=847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