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的得与失
出来搞天天讯通,再过2天,就整整3年了。
也没搞啥,就瞄着虚拟运营呼叫中心这个领域,从无到有做一款产品。
上半年的时候,统计过,大大小小发布了接近一百个版本,到如今,这个数据怕是又要增加三四十。
产品的实现构架,推倒重来过一次。
到如今,产品慢慢在市场积累了一点小口碑,然而,团队依然只是存活着,没挂掉而已。
做天天讯通之前,我跟我们的发起股东说,出来创业,核心就3个。
1.方向
方向比努力重要,说起来很简单,但很难落地。
因为方向是事后的。
就像炒股的人说要顺势,身在其中的时候,如何知道自己是在山腰还是山顶?
所以,我当时的理解,做熟不做生,做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优势。
我们在虚拟运营行业,也算是摸爬滚打十几年;做技术,做业务出身,对产品开发还算有点理解。
这,就是天天讯通专注于虚拟运营应呼叫中心这个领域的核心原因所在。
当时出来时,老领导一再劝告,何必要选择这样一条最难走的路呢?完全可以拿来主义,选择市面上的产品,做运营,有业务收入后再做自己的产品。
老领导的苦口婆心也没有扭转我坚持自主开发产品这条路,而且选择的领域坚决不与老东家冲突。
老领导的话,很有道理,我也很认可,但是我坚信一点,团队是有基因的。
我认为,我的团队不具备运营的基因;而且我判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个基因也很难成长起来。
所以,直到今天,我跟我所有的客户朋友们说,放心,天天讯通绝对不会做话务运营。
市场环境很恶劣,一些朋友劝我适当做做运营,还可以给我提供一些帮助。
好意只能心领,因为,这个初心,从未改变。
3年后,再来看方向,我相信现在能够更好的判断这个问题,就是上一篇总结的nNrp。
2.团队
3年前,几个人;3年后,还是几个人。这是最为失败之处。
因为产品推出太慢,等推出时,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公司的前景一下子迷糊起来。
苦的太久,团队成员的信心就会动摇:不论是图前景,还是图钱景,看不到希望,是种煎熬。
创业不是为了情怀。
一切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创业都是耍流氓。
一切不能做到提供股东回报,改善股东的物质收入的创业,一样是耍流氓。
其次,才是对员工负责,为社会做贡献。
关于团队,最大的收获是,最终能坚持下来的,还是早期一起扛枪打仗的老家伙。
绝大部分后来引入的人,初看起来,大部分只能同富贵,难以共患难。
这也不能怪他们,就这几年,深圳的房价翻了几番,年轻人,看不到未来。
我感知到的,现在很多年轻人,最关心的,不是改变社会,不是创造价值,而是工资能高点,能吃好点,住好点,工作也别太累,自己怎么才能过舒服点。
我开始以为创业公司的人才流动才会如此,结果了解了一圈,发现,很多公司都很痛苦,技术人才流动性很大,性价比很低。
基于我们还没有放弃,我们对产品&服务的高品质还是有着追求的;而通信领域,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干上两年也只是刚入门,这个行业,对人才的稳定性要求较高。
所以,我们也只好艰难的做出一个决策:技术团队内迁。
目前已经确定内迁武汉,后续技术团队的壮大,就以武汉为基地了。
另外一个感悟,上一个东家的创业过程中,我对初建团队为什么要那么多人不太理解。
现在,痛苦的领悟到:老家伙是宝。
3.资金
在公司没有发展起来之前,谈资金,更多的是谈防守。
永远要保证公司账上资金,能够维持6个月的运转,这一条,始终没有动摇过。
现金流的把控,确保公司不会因为现金流断裂而挂掉,是核心命题。
索性,我们这一块,没有犯过太大错误,这也是我们还能坚持到今天的核心原因之一。
以前,我很多篇文章中,分享过成功的逻辑,从概率的角度讲,苦逼团队的成功率也许是高富帅团队的n分之一,要达到成功,只有一个办法,多尝试几次。
要能多尝试几次,没有资金撑着,就是伪命题。
依据天天讯通现在的资金情况,活过2018年大概率没问题。能不能活好,还得靠努力+运气。
精炼这3年的得失,总结起来,可能都是这3个字:还活着。
也希望,再后面3年的总结,这3个字能够有所改变。
很多人看我写的东西,以为都是鸡汤,可能连鸡汤也算不上;搞的天天讯通也没有成功,也不知道自己敲出的字,输出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不过,我认为,分享的越多,收获的也越多。
不成功也是一种状态,他人的经历,也许可以稍许借鉴。
希望对你有用。
本文出自 跬步正酣,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www.unccc.com/?p=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