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高端产品谈价格,和低端产品谈质量
曾经流行一个段子:
男人两大爱好:拉良家妇女下水,劝风尘女子从良。
女人两大爱好:和穷人谈钱,和富人谈感情。
客户两大爱好:和高端产品谈价格,和低端产品谈质量!
当时感叹,真TM有才。
朋友圈不少人转发。看来有同感的人,简直不能再多。
这么符合人性的总结,又有几个能够打破?
就像很多朋友问我们的呼叫中心产品怎么样,我一般都是这么回答他们的。
这个问题,等效于问王婆西瓜甜不甜,所以,我无法回答。但一般我都建议他们,到圈内去问问买过瓜的朋友,他们的感受才是真实的。
毕竟,这个圈子也不大。对于瓜的品质这一点,我是有相当自信的。
但后面依然有很多问题。
品质不是主要矛盾了,那就只剩下另一个主要矛盾了。
这也不能怪这些朋友,毕竟现在的行情,做什么都难赚到钱,能省一分是一分。
所以,这让我有了更多思考,写了《明天会更好》上下篇。
今天这个,是篇外篇。
因为我发现,还真有空间。
在3点:
1.服务器硬件成本;
2.电费隐形成本;
3.部署成本;
一台还算过得去的服务器,怎么地也得七八千。刚查了某东,最便宜的机架服务器也要6千多,CPU4核(2.2GHz),内存8G,硬盘1TB,6300元。
商业用电,电费按1元1度电计算。一台服务器365天无间断运行,需要多少电呢?
无图无真相。
用功率计实际测量,200呼叫并发功率116.2W,空载86.5W。
假设呼叫工作时间为6小时,剩下18小时空载,那么一年的电费是多少呢?
有的公司只有在上班时间开启服务器,下班就断电;有的是24小时运行。满足你们,这两种情况分别计算,请对号入座。
(特别的,对于服务器类,建议24小时开启,因为程序应用包括数据库的一些处理可能在闲时进行;且很多用户是拉闸断电,对服务器硬盘可能造成不可恢复的损害,最可怕的是数据丢失无法恢复;相对于节省的电费,这个损失是不可接受的;因此,如果要断电,一定要按规范操作关闭服务器)
计算隐含假设:服务器工作时间,朝九晚六,平均每月工作时间24天,每天呼叫的时间为6小时。
下班断电型:1元/度×6小时×24天/月×12月×116.2瓦÷1000 + 1元/度×3小时×24天/月×12月×86.5瓦÷1000=276元;
24小时运行型:276元 + 1元/度×15小时×24天/月×12月×86.5瓦÷1000 + 1元/度×24小时×6天/月×12月×86.5瓦÷1000=799元。
另外,只要业务在开展,这个电费,是持续支出的。
部署成本又该怎么算呢?算厂家的远程服务支持及渠道本地的服务支持好了。
由于很多系统是基于Linux系统,安装一套系统,需要很多复杂的步骤。
中间商:从采购服务器到安装软件,我们算1个工作日好了;人力成本,依据各地不等,取个平均值,员工到手按5000元/月(实际工作25天),考虑到公司的实际人力成本远大于员工到手工资,实际人力成本不会低于200元。
厂家:厂家提供远程支持服务,一般安装一套服务器,从开始咨询到完成安装及对接验证,按半个工作日计算,厂家技术人力成本按中间商成本1倍计算,实际人力成本不会低于200元。
总体成本:服务器(约6000元)+电费(约800元/年)+部署(200元/次)。
这就是我们想到能省下来的部分。先上图。
这就是我们寻找降低成本解决方案的收获。
运行功率相比服务器,13.3W/9.6W vs 116.2W/86.5W,节省了快90%,原来一年要花800元电费,现在只需80元。
而且我们准备集成10坐席的呼叫中心系统,省去双方采购/安装的部署成本,合计400元;由厂家集中采购&安装,成本最低,品质有保障,渠道及用户也省心。
最关键的是,单套只需3000元,涵盖10坐席呼叫中心系统&6个月免费支持服务。
只需要服务器一半的价格,搞定硬件&软件,还能省电费,对用户/中间商/厂商都更加有利。
最多能升级支持50坐席,200线并发(呼叫测试场景:呼叫接通率20%,平均通话时长20秒,1秒-40秒随机),1年内呼叫录音全保存,完全能满足50以下坐席呼叫中心场景的应用需求。
当然,这个靠集中处理压缩出来的利润空间,也只能面向中间商/渠道商提供,采购量过小,没有操作的意义,最低下单量5台起。
看来,价格还真是可以谈一谈。
关键是,你搞不?
多谢转发!
本文出自 跬步正酣,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www.unccc.com/?p=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