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毛主席逝世41周年
今天是9月9日,毛主席逝世41周年。
对毛主席的认识,完全不深刻。
毕竟,不是那个时代的人,我对毛主席的观念形成,主要是来自于老一辈的评价,以及其它所能接触到的资料。
我相信,我们这一代人,很多人对毛主席的看法,先是肯定,后来是怀疑或否定,再后来是肯定。
最开始的肯定来自于父辈的教导及观念灌输,这没啥好提的。
后来的怀疑或否定,多半形成于互联网鱼龙混杂信息的侵染,也许,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嗯,怎么跟课本上讲的不一样,看起来很有道理的样子,也许,很多人就信了。
最后,随着年纪的增长,能独立思考,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就知道,很多事情,根本不是非白即黑。
一如,拿21世纪的道德/法制观念去评价元宋唐明清时代的人一样。
所以,现在我对毛主席的钦佩,不再是盲从,而是发自心底。
毛主席的政绩,自不必说,中国人从落后挨打、列强瓜分到真正站起来,突破各种封锁,自力更生,获得强国尊重,为新中国后面几十年平安发展打下大环境基础,这个成绩,换个人,不知谁有能力做到?
毛主席的后人,没有荫从毛主席。反倒是,媒体经常秀出一些毛后人挖鼻孔,题字的新闻及图片,潜在丑化领袖倒是不少见。
估计,很多人会拿隔壁鑫说话,说如果没有那个炮弹,说不定我们现在过的就是隔壁那种生活。
我想说,这种想法,真是幼稚。换做你是领袖,具有绝对权威,你会怎样交班?
作为一个父亲,培养自己的子女,增加历练,人之常情。
看看毛后代的一些回忆就会发现,毛后代跟毛主席接触的机会非常少,很多都是改姓埋名,如果真的搞特殊化,会至于此?
广大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所以,毛主席纪念堂,每一天,注意,是每一天,参观的人,都络绎不绝,遇到节假日,排队的队伍环绕纪念堂一两圈是常有的事。
试问,新中国成立后,有哪位领袖,能够征服如此多的民众?
前段时间,参观过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让我最为震撼的是:国共合作决裂,共产党被清缴后,党员人数最低降到了一万多人,一万多人能够推翻几百万军队的国民党统治,带领人民建立新中国。这种事业,该如何做到?
想想,我们打份工,做点小事业,要脱颖而出是何其艰难?
所以,共产党一定做对了很多事情,毛主席一定做对了很多事情。
领袖也是人。
只要是人,总会犯错误;只要是人,就会有立场,只看他代表的是谁,是多数还是少数。
有错误,有代表,就不可能所有人都满意。
向毛主席,致敬!
附,毛主席不同年龄段的诗词:
1910年秋(17岁,外出求学)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1925年秋(32岁,搞工人运功/宣传工作)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935年2月(42岁,长征初期)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935年10月(42岁,长征中期)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936年2月(43岁,长征中后期)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949年4月(56岁,解放战争)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950年10月(57岁)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1956年6月(63岁)
《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959年6月(66岁)
《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1961年12月(68岁)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965年5月(72岁)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1975年(82岁,去世前一年)
《诉衷情》
当年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
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
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本文出自 跬步正酣,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www.unccc.com/?p=755